掃描加微信
免費獲取方案
遠離那些“無效聚會”
發(fā)布時間:2016-01-29 11:43:27 發(fā)布者:鐵贏企管
年底了,各種聚會很多。當你不知道去一個聚會能收獲什么,趁早推掉它吧。別一群人狂歡過后,深夜回到冷清的家,心沒滿足,胃也沒滿足。只有空虛。
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,大意是講30歲悟到的一些事,其中有一條是:
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,沒必要的應酬能省則省。
但凡進入社會有個一兩年,被幾篇文章“篡改”三觀這種事,基本是很難發(fā)生了。更多時候我們不過是在尋找認同感。
“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”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找到了認同感。
我一直不太喜歡參加各種聚會。
1
多參加聚會≠人脈廣
尤其只是“沒事聚一聚”“有時間聚一聚”的那種聚會。
朋友的朋友,朋友的朋友新認識的朋友……組織者很難拒絕參加者帶人來,所以你也很難知道都會有什么人參加,最后難保會見到些不認識的,甚至不喜歡的人。
當然有人說了,去參加各種聚會就是為了多認識些人。
以前時不時參加一些聚會,人是認識了不少,但也不過是點頭之交——即使一起吃過好幾次飯,唱過好幾次歌。
一旦脫離吃飯唱歌的環(huán)境,該不熟悉還是不熟悉。平時有事情需要幫忙,還是找關系好的朋友,哪里會好意思厚著臉皮麻煩這些“飯友”。
最終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訊錄里一個個被遺忘的名字,甚至其他場合見面也只覺得眼熟卻怎么也想不起對方叫什么來。也只有等下次飯局再見了,才能笑笑說,有緣有緣以前聚會見過。
所以,聚會認識的人,大多也不過只是“認識”罷了。想借聚會增加自己的人脈基本是不切實際的。
有天一個朋友在群里潑冷水說:安靜做自己,人脈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,而是多少人想認識你。
話雖然功利了一些,但是不無道理。
有人參加數(shù)次行業(yè)交流大會,回來直呼受騙,說自己只是被拉去湊數(shù)的,宣傳里所謂的機會,都背地里給了那些行業(yè)里頂尖的公司。他得到的不過是些現(xiàn)場拍的照片,和跟一些行業(yè)大咖的合影。
所以,與其忙著參加各種飯局,交流會,趕著結交各路人,不如把時間和精力沉下來,放在提升自己,讓自己變得更優(yōu)秀上。
到那個時候,都不需要參加聚會,想聯(lián)系上你的人會很多,想結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話,該來的人脈自然會來。
2
多交流≠能進步、機會多
前兩天萬方中的一篇文章里提到:聊天是成本最高的學習方式。
一對一的聊天尚且如此,更不要指望通過多人聚會能學到什么。
人一多,為了讓大家都能對話題感興趣,不至于冷場,最后大都會變成八卦橫飛。除了扒些體育新聞和明星,還會扒扒大家都認識的人。
背后嚼人舌根子這事誰都知道不好。但是到了多人聚會,大家一起八卦起來,道德感會集體降低,嚼舌根這事也就成了無傷大雅的助興節(jié)目。
即便是有主題的交流會,人數(shù)只要一多,眾生百態(tài)就出來了:有故意劍走偏鋒想引人注意的;有為了避免沖突說些正確的廢話的;有喜歡事事唱反調卻沒有自己觀點的……
更何況,作為普通人,我們的圈子很難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特別優(yōu)秀的人。即使接觸到了,或者發(fā)現(xiàn)其不過爾爾,或者發(fā)現(xiàn)人家確實是優(yōu)秀只是聊上兩句就發(fā)現(xiàn)跟你壓根不是一個頻段上,再懶得理你。
花個二三十元買本書,就能跟崇拜的大家交流,何苦去跟那些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浪費時間和感情?看不懂就多看兩遍,也總好過努力想跟人交流卻發(fā)現(xiàn)氣氛尷尬。
還是重復那句話:等你足夠優(yōu)秀,有些想結交的人很容易就搭上話了,又何必急著此時“高攀”,還嫌對方“愛答不理”?
3
你真的能吃好唱好玩好嗎?
也有人說了:我就單純?yōu)榱顺裕瑸榱顺?,圖個開心,沒想過人脈啊進步啊那么功利的事情。
但吃飯這事,人一多,就很難兼顧到每個人的口味。從選擇就餐地點到點菜,一頓飯下來,很難說吃得有多可心。
有些人天生是聚會中的領袖,拿起菜單:我們點咖喱鍋吧,咖喱這東西不會有人不愛吃。然后像我這種天生味蕾對咖喱接受不能的人,這頓飯也就只能哭著吃完了。
唱歌更不必說了。假如是熟悉的朋友,對于那些你不愛聽的,唱得難聽的,慫恿你唱的,互相調侃幾句那是關系鐵。
一旦有了不太熟悉的人,我們的容忍度就一下子降低了,但一些玩笑話卻很難出口,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變成傷人了。等聚會完,跟熟識的朋友吐槽:那個誰誰唱的真難聽,那個誰竟然唱那么俗的歌。
別人在我們眼中如此,我們在別人眼中恐怕也是這樣。
說不定因為有些挑食,唱了首別人討厭的歌,無意中說了哪句話,就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
再加上中國人的習慣,AA的情況少一些,所以總能碰上些到處蹭飯從不結賬的人。到了自己請客,不爽也只有忍著。
作為客人的時候,為了讓請客的人覺得自己錢花得值,不管實際怎么樣,自然要賣力表演,證明自己吃得好,玩得好。除非是關系特別好的朋友,否則你沉默可能就已經得罪人了。
更別說有些聚會經常會有人開些難登大雅之堂的玩笑;還有人不顧別人的感受,一根根地吸煙。
這么一場聚會下來,你敢說自己真的吃好喝好玩好了嗎?
4
小于6人的優(yōu)質聚會
上學的時候,因為窮,對聚會更是避之不及。
偶爾兩三個朋友一起去改善下伙食,也不過幾十塊錢。有時各付各的,有時輪流請??傊?,誰也不會刻意去占誰便宜。算不上是聚會,但是因為足夠放松足夠融洽,至今都很懷念。
直到開始實習,手頭有自己掙的可以自主支配的錢,對于一起吃個飯這事,在金錢上才沒那么缺乏底氣了。也開始漸漸體驗到,一大群人一起吃飯的無聊,還有思想同步的人一起吃飯的趣處。
但是真正能玩得開心的聚會也很少超過4人,一般都是兩三人。即使有人帶朋友來,也是因為他覺得一定能跟大家合得來的。
除了跟關系很好的朋友吃飯唱歌聊天,跟口味相似的人一起探索新店,這種朋友間的平等交流,能夠通過聚會聊天獲得很大進步這種事,我只碰到過一個——就是大學時的外教,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。
也不過仗著她是我們外教,也喜歡我們小輩,否則很難想象其他同樣優(yōu)秀的人會愿意跟我一起吃兩三個小時的飯,哪怕我請她吃山珍海味。
跟一大群人聚會一樣,跟老太太聚個餐或者去她家坐上半天也會覺得很累。
不過一種是表演得累,回家非得好好休息休息半天,才能把散掉的元神重新聚起來,不得不狠狠告誡自己這種聚會以后少去;
另一種累是因為接觸到新鮮的想法,努力想跟上對方節(jié)奏,所以非常燒腦。回去之后,頭腦的興奮還是一時停不下來,往往這次剛結束,就已經在盼著下次了。
說到底,聚會這事兒,不在乎花不花錢,吃了什么,最重要的還是跟誰聚啊。
但其實也只有兩三個人的時候,才能聽老太太談談文學哲學,聊些使我收益頗深的話題。
因為哪怕再有意思的人,一旦一起的人多了,為了兼顧到所有人,也很難完全發(fā)揮出自己的有趣和博學,只能說些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。所以才會說6人(就是個概數(shù)吧,請自行把握)以上為無效聚會吧。
年底了,各種聚會很多。聚餐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吃飯,當你不知道去一個聚會的意義是什么,或者能得到什么,那么趁早推掉它吧。
別一群人狂歡過后,深夜獨自回到冷清的家,心沒滿足,胃也沒滿足。只有空虛。
但事無絕對,總有些例外。而且說了這么多,有些聚會該去還得去。比如公司的年底聚餐,就把它當工作的一部分吧。
當然,假如你就是喜歡熱鬧,喜歡看眾生表演,能從里看到新鮮有趣,那當我說的都是廢話吧。我雖更喜獨處,卻也不以別人喜好熱鬧為膚淺。